www.kp2028.
添加时间:一场 0.13 微米战役,决定全球晶圆代工版图梁孟松是在 1992 年加入台积电,让他成为台积电研发部门重要人物,是一场奠定台积电成为今日全球晶圆代工龙头的关键战役,也就是 0.13 微米铜制程之役。在 0.13 微米代次以前,台积电与多数的晶圆代工厂一样,技术都是仰赖与 IBM 合作。然在 2000 年,台积电当时的技术大将蒋尚义 (现为中芯国际董事) 做了一个大胆且左右台积电命运的重要决定,即是 0.13 微米节点上不再与 IBM 合作,要自己开发技术,2003 年台积电成功开发的 0.13 微米技术,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惊艳亮相。
1月9日晚间,兰州民百公告,预计2018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,将增加14.4亿元到14.8亿元,同比增加1003.86%-1031.75%。虽然增长主要因为公司出售孙公司股权的投资收益,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加22.17%-25.86%。但今日仍受到市场资金的热烈追捧,股价在连涨4日后继续大涨9.11%,盘中甚至一度涨停。
没有人,如何打天下?没有人,如何成霸业?所谓“三军未动,粮草先行”,但中国半导体产业当前的困境,却不在于粮草,而在于三军迟迟不到,粮草再充足也无用。在所有人急着讨论中国芯要如何突破困局的同时,“人才”这一题不但关键,更需要被正视。张汝京带领海外 400 人才大军,协助中国半导体“从 0 到 1”
美国封杀中兴让中国的“缺芯”之苦暴露无遗,芯片产业最重要的三大关键是人才、资金、技术。而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,但缺乏的是人才和技术。很多人在中兴危机爆发后开始反思,中国集成电路发展了也有二十年,为何还是没有形成本土半导体人才的聚集效应?中国“缺芯”之痛始于人才荒——就连“国家队”中芯国际前后任掌舵者张汝京、梁孟松都陷入人才难寻的困境,梁孟松召唤当年跟着他从台积电到三星的六名大将加入中芯国际,但多数拒绝,而张汝京成立芯恩集成电路东山再起,也有意向中芯“借将”,则更加凸显中国半导体人才极缺。
在建立“中国芯”的过程,海外收购之路在中美紧张关系下暂时行不通,因此,自建技术的关键又再回到“人才”议题。这一波招人热潮中,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,以及合肥长鑫的 DRAM 厂都因为大举招揽美系大厂美光的人,以及过往美光合资公司华亚科技的人才,而引爆一场激烈的诉讼攻防大战,美光以防止“技术泄密”的理由,阻止许多人才到中国大陆公司任职。
责任编辑:唐婧[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]“他们没什么可值得钦佩的,(IS)总是在试图表现出一丝邪恶的希望,但现在,他们都是loser”当地时间2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白宫作出的“叙利亚领土上的IS已被100%消灭”简要声明,在推特上作出回应。